一年一度的學測考試即將到來,高三學生正面臨著水深火熱的升學鏖戰。筆者從事生涯輔導工作,最近偶然讀到一篇國內某人力銀行網站所做的「選填志願與職涯發展調查」,該調查指出,42.2%上班族後悔當年選錯科系,且「選系不選校」相較於「選校不選系」者,平均薪資約高出4215(12.8%)基於社會科學的訓練,筆者難免會對於這些聳動的數字感到質疑,但仔細思考後,數字背後隱藏的意義更加耐人尋味

 

長期輔導高中生的經驗告訴我,「選系不選校」者通常是「生涯定向」的學生(當然也有部分學生是人云亦云地追隨社會評價),套用一句廣告用語,這些學生進入大學很容易「贏在起跑點上」,其原因不在其顯赫的學習資源或背景,而是在於學習動機!」因為對科系或未來職志的認識、理解、與承諾,所以願意在學習上投入大量精力且不以為苦,甚至會自主規劃學習目標,督促自己逐步完成,從心理學觀點,即是透過「自我調節」趨向於個人目標實現的過程。試想這些學生經過大學四年的馬拉松學習賽,與志向茫然的同學相比,在專業領域的學習成就,以及培養出的生涯自信心勢必更佳優異。大學是生命最精華的學習階段,並奠定就業力的基礎,鮮少人會意識到,從高中進入大學那一刻起,便可窺見其「前途」是否光明了。

    約莫有1/4的學生在大一時,即體悟到志趣不符,感受強烈的危機感與不適應,較幸運的學生能在校內轉系,或是選擇輔系、雙主修;另外有些學生選擇承擔重考或轉學考的壓力;最辛苦者,莫過於咬牙苦讀完四年者,期間所付出的青春成本更是無法計量。追本溯源,此問題的關鍵在於生涯輔導教育!在我國教育體制與文化中,學校、家長、與學生皆將主要的資源與心力放在學科學習,似乎假設一個人的生涯會「自然」發展,不需要被管理與規劃,提到生涯發展時,沒有人會否定其重要性,較開明的家長會與孩子討論未來要讀甚麼科系?較有想法的家長會不厭其煩地灌輸孩子該讀甚麼科系?若全然無想法,就將責任丟給校園輔導室吧!但真實的情況是:輔導室受限於人力與繁雜的工作任務,再認真的輔導老師也只能大嘆力不從心!試想,當學測過後,必須從1886個校系中選擇6校系,對大多數同學而言,無異是一場賭注,然而這場「賭博式申請入學」的賭本很可能是自己的將來。

    生命是一條長河,努力低頭划船(準備考試)確實可以加速前進,但要到達目標的彼岸,就必須抬頭觀望遠方。關於生涯發展,它是一門有系統有計畫的專業知識、是需要投入資源與心力去探索與覺察的、是需要從過去的生命經驗投射未來藍圖的。從事生涯輔導工作至今,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生眼光散發的光芒,那種找到目標的自信心與希望感!或許這種學習與成長終究不如學測成績能直接讓學生跨過科系要求的門檻,但聰明的家長與同學們不妨認真想想,大學是起點或是終點?在學測之外,還有甚麼更重要的事?

arrow
arrow

    台中甄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