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推甄資料可以分成兩塊,一部分是書審,另一部分是口試。
以下針對書審及口試分別介紹:
什麼是書審?
書審資料是教授對自己的第一印象的評分標準,通常學生準備資料的過程中,因為沒有經驗再加上時間不足導致草草了事,導致書審內容沒有把自己的優點表現出來、漏洞百出且毫無重點。
然而,研究所甄試的名額佔一半,不好好把握機會,是很可惜的。
一般學校的書審內容包含有:名次證書、歷年成績單、個人簡歷、推薦信、學習計畫書(如:研讀動機、目的與本身學習背景、興趣及未來生涯規劃之關係等)、其他個人工作經歷及有利審查之資料(如:社團經驗、學生幹部證明、校內外競賽之成果、語文能力檢定等)。
口試要做什麼?
當你通過筆試,獲得口試資格的那一刻開始,分別以1.口試前應做的準備;2.四大題型的準備方向;3.口試題目的重點剖析
四個部份來說明口試事前準備的過程。
一、口試前應做的準備
善於口語表達的人,常會被人認為口試成績一定很好,其實這是一般的刻板印象。不可否認,穩健的台風一定會對口試有很大的幫助,但亮眼的口試成績卻是和充分地口試準備有絕對的關係!如何再獲得口試資格時到參加面試的時間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是致勝的關鍵。
以下為口試前該注意的準備動作:
(一) 收集並分析應試所別之資訊
(二) 找該校甄試上學長姐訪談
(三) 收集與個人之專長,研究興趣之專業資訊
(四) 針對四大題型撰寫口試稿
(五) 自我練習
(六) 口試模擬
二、四大題型的準備方向
在各所歷屆的考題中,主要可大致歸類區分為以下的四大題型:
(一) 一般題型
(二) 專業題型
(三) 時事題型
(四) 特殊題型
三、口試題目的重點剖析
可以照考生身份分為一般生、在職生和非本科系學生:
(一) 一般生
一般生的報考動機、學校的成績表現、社團或活動的參加舉辦,都是甄試時所應著重的。整理如下:
1.自我介紹
2.學歷背景
3.大學所修課程與成績
4.課外表現
5.念研究所的動機、計畫
6.筆試成績與就讀意願
7.繳交簡歷自傳
8.雙語口試,未來趨勢
(二)在職生
在職生有職場上經歷、社會閱歷,面對遭遇挫折與困境的應變能力,也擁有許多可與理論相互印證的實務經驗,在口試時得以舉一反三,更能深切命中老師的問題。所以在職生的重點應該放在個人的資歷與公司背景上。整理如下:
1.報考動機
2.工作經驗
3.繳交基本資料與工作研習計畫
(三)非本科系考生(跨考生)
非本科系考生通常很容易引起老師的注意,通常會對你「為何」要轉換跑道這件事很有興趣,但面對專業問題時,評選標準亦較寬鬆。一般而言,學校教授會希望你是在原先領域中,表現突出的或是學有專精的人。
延伸閱讀:
研究所推甄諮詢↓↓↓馬上加入!!!
任何有關研究所推甄、一般生複試、在職專班的報考及準備相關問題
皆可加入好友發問哦!
資料來源:研究所推甄 領航指南